參與2016春季學術研討會:燒燙傷截肢之義肢與復健
2016 - 03 - 19
2015年6月發生的八仙塵爆事件對台灣醫療體系無疑是一大挑戰,傷者挺過急性醫療期之後,因燒燙傷而截肢的多重創傷患者在隨之而來的復健期更需要醫療團隊以不同的考量因素配合,因此台灣義肢裝具學會與台灣人工肢體及輔具研究學會舉辦2016春季學術研討會:燒燙傷截肢之義肢與復健2016 Spring Symposium on Prostheses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Burn Amputation,鄭董率同仁北上參與。
由陳智光理事長對燒燙傷截肢簡介開場,陳理事長說明嚴重創傷以上肢截肢較多,多發生於年輕人,2006-2011年間,因燒燙傷截肢比例約5.8%;1980-2004年間有27人接受34次截肢手術,約為1.45%,比例來說其實不多,其中以正就業的年輕男性為主,截肢後影響因素為電擊傷及是否有意識障礙。
Ralph Parlesak接著介紹燒燙傷截肢之義肢處理,燒燙傷的類型以熱力傳導為主,在處理的時候傾向用壓力壓迫或是矽膠處理。選擇矽膠是因為矽膠透氣、耐用、耐熱可消毒、美觀、清潔衛生方便,也可以做到形狀一致、減少摩擦力產生。由於燒燙傷皮膚較難穿進承筒,建議選用水性的乳液,不要含蠟的或太油的,否則可能殘留在承筒上面。
台北榮總身障中心的張誌剛醫師緊接著介紹燒燙傷截肢輔具,燒燙傷後使用的義肢及輔具需預期病患未來的活動能力,同時需減少活塞效應、減低摩擦力和剪力,避免傷口產生。
接著由莊雅菁小姐分享燒燙傷截肢復健歷程,從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到裝配義肢前後的改變,莊小姐的分享賺人熱淚,她特別提到:「受傷之後要尋求支援,知道自己是可以被幫助的,忘記過去、努力面前,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信心這種東西是難以想像的,雖然很痛苦,但裝上義肢站起來後能夠看見未來可以去完成的事情,且擁有更多盼望。」
馬偕醫院的陳麗如醫師分享燒燙傷之復健,醫師提到燒燙傷截肢可能面臨的問題有:疤痕增生、表面凹凸不平、殘肢外型不規則;截肢長度的考量有:傷口癒合條件、操縱義肢功能、美觀整體評估,基本上保留殘肢越長越好。醫師建議提早穿戴暫時性義肢、使用藥物治療、運動、放鬆、經皮電刺激、針灸,但目前沒有一個方式能提供長期疼痛緩解。
最後由台大復健部的陳思遠醫師、林昀毅醫師、江昶勳物理治療師、曾資翔職能治療師進行傷燙傷截肢的個案討論。
研討會內容不僅多元且請到各領域專家對於燒燙傷義肢做詳盡簡介說明,同仁都覺得獲益良多。